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緩慢


隨妹妹帶爸爸媽媽到蘇梅島。
飛機一降落,
我們即由一部特殊、充滿彩繪的接駁車載往海關。
那海關關員工作速度很緩慢,
我們排在長長的等待出關的隊伍,不由得不互相提醒,
我們經已抵達一個不同的國度──
自己也得學習放緩腳步,鬆弛平時工作緊張的情緒。
那真是不容易做到呀!

要把腳步加快,需要反覆練習;
要把腳步放慢,需要的則是特別的內觀──
你得不斷地提醒自己,不急,不急。
因為在這人們行動普遍緩慢的國度,
連我們吃飯的餐廳,也叫「Will Wait」。
飯吃完了,還有兩道菜未上來,
你還得邊欣賞周圍的環境,邊聊天,
才能等到菜完全送上。

習慣速度的人們對慢有時後是沒有什麼包容力的。
但出來度假最大的目的就是把心情放鬆。
所以這時候就是要學習對「慢」喜歡、欣賞;
欣賞「慢活」的秩序和人與人之間因此的親密。

過了兩天悠閒的生活,
反省自己平時在生活中的急迫產生的急躁,
還真的覺得對周圍的朋友感到抱歉呢!

回到工作崗位我還能不能「慢活」呢?
這很難說。哈!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身份與權力

年輕人到辦公室來發牢騷,我讓她自個兒念了念。
之後,我問她道:「那你有沒有選擇?可以不要當糾察員嗎?」
她支吾了一下:「是可以啦。。。只是我都做那麼久了。」
「所以。。。?」
「我只是覺得我們糾察員為什麼不能跟同班同學一樣享有自由的權力?」
「那你就不要當糾察員,當平民老百姓就好了!」
我很認真的告訴她:
「同學,這就叫做『身份』;
當「身份」賦於你一些權利的時候,
也自然會從你身上剝奪另一些權利的。」
我這是語重心長,但也是我心裡最想對年輕人說的話。
現代年輕人常常抱著「只要我高興,有什麼不可以」的態度在過日子。
我告訴他們,那是「廣告詞」,不要當真。
活在人世間哪能隨你高興怎樣就怎樣。
所謂人世間,就是在世的人與在世的人如何在這空間於同一時間共存共活。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身份負責。
律師再好辯,也不得隨便說話;
老師的身份賦於他教育學生的責任,
有權力引導犯過的學生,但也嚴格規範了他的外在行為。
醫師有權力在病人身上動刀,
但醫生絕不可以為所欲為,在不該動刀的病人身上動刀,
否則就會違反醫師倫理,甚至觸法、犯法。
糾察員不也像校園警察嗎?
你覺得警察有什麼自由?什麼不自由?

年輕人聽了似懂非懂,
問我為什麼學校要有那麼多規矩?
我跟她說,我也曾經是「叛逆的好孩子」。
說叛逆,是因為不一定大人說的算,
說是好孩子,是因為我不會跟大環境作對抗。
我總是用我自己的方法,讓自己在規範中不痛苦。
現在回想,那也是創意不是嗎?

年輕人聽後,皺著眉頭說:「這是什麼創意?」
「創意如果是為所欲為,那只能說是自己玩高興的;
真正的創意,應該是能夠在別人的規範中,
作自己喜歡,別人也高興的事。
像建築師,也必須先瞭解客戶的需要,
依客戶的「規範」,如果說具體需要是規範的話,
以個人創意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啊。」
這一次她好像有所感覺了,
自己總結我們之間的對話:
「有形的規範,無形的創意。」
高興的帶著自己發明的創意台詞離開。

明天她會不會再進來發牢騷,
我還真不知道。
作父母、師長的,我們就是要認識:這就是現代年輕人!
「半生不熟的心智,雜染混濁的觀念
自我中心的人際,可雕可塑的性情。」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為所有人開放通向光榮的道路

在法國里昂的一個宴會上,
人們正在觀賞一幅油畫;
有人說那油畫所表現的是古代希臘的神話,
但也有人卻說那是一個歷史故事。
主人看到客人為此爭論不休,轉身對他的僕人說:
「你來為大家說說這幅畫吧!」

這僕人依主人的意思向來客侃侃而談,
他條理清晰,所說的非常具有說服力,
大家聽得目瞪口呆,爭論也就此平息下來。
有客人不知道僕人身份,很尊重的問道:
「先生,您是在什麼學校畢業的?」
這僕人回答說:「我在很多學校學習過,
但是,我學的時間最長、收穫最多的學校是苦難。」

這人確實因為貧窮,而必須接受薪水低微的僕人工作,
但他卻以其智慧戰勝了卑微,成為歐洲有名的哲學家和作家。
他就是法國那個時代的天才──盧梭。

我們也常聽人們說,苦難是最好的學校;
企業界也說,不想用沒有面對過挫敗經驗的人當主管。
苦難是學校,挫敗是老師,
苦難和挫敗都是為了讓經歷者學會人生功課,
通往光榮和光明的前程。
而這條通往光明和光榮的道路,是時時為所有人開放的;
所以不要怕孩子跌倒或碰到挫折。
他需要藉由苦難的磨難來看到真實環境、
面對困境,並擺脫困境。
當通往光榮的道路是為人人開放的時候,
作父母的且忌自己將道路封閉。

內太空的探險

環遊世界似乎已無法滿足人們日益高漲的慾望,
「外太空」探險成了新的旅遊噱頭。
其實我們與其尋找「外太空」的刺激,
不如認真探索「內太空」的心靈境界。
好好看看自己心念的起伏,何嘗不像日出日落?
心靈的喜怒哀樂,像不像溪流、火山、深谷和寬闊草原?
心中悲欣交集時,是不是像極了和風在吹,天空卻又飄雨的氣候現象?
壓力、焦急、焦慮、急迫,感覺就像森林著火,不是嗎?

進入內太空探險,不需太空梭,
卻絕對要帶著真誠和坦白。
好好的觀看人類心靈如何在秒間,
經由一念間的轉變,把人們帶到不同境地;
一念歡喜即天堂,一念煩惱則地獄。

有時進入內太空,人們會害怕,
怕「內太空」真的內太空,什麼都沒有;
怕「內太空」空氣污穢混濁,讓人窒息;
怕「內太空」空間太狹窄,誰出入都不自在。

但是只要我們肯經常練習進出「內太空」,
慢慢的我們也可以發現我們的內太空,其實可以寬闊無比,盡包太虛;
我們如果勤打掃,我們的「內太空」也可以很乾淨、舒暢;
我們如果常閱讀,不管是有形書本或無形的人生故事,
我們的「內太空」也可以建構一座館藏豐富的「圖書館」或「藏經閣」。
所以說:
我們的「內太空」不只等待我們探險,
更等待我們的清掃與建設。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渴望和滿足

出塞曲裡有一段唱著:
「如果你不愛聽,那是因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
人和人之間的對話很多時候也像唱歌──聽歌一樣,
有的你愛聽,有的你不愛聽。

我們為什麼愛聽一些人說的話呢?
其實何嘗不也是因為心中的渴望得到了滿足?
尊重的話滿足了人們需要被尊重的渴望;
鼓勵的話滿足了人們洩氣時需要打氣的渴望;
感恩的話滿足了人們付出之後需要被肯定的渴望;
安慰的話滿足了人們挫敗、跌倒時需要別人扶一把的渴望;
疼惜的話滿足了人們缺愛、需要愛的渴望。

你看我們自己有多少的渴望等待滿足?
深究自己的渴望,也就不難理解別人的渴望了。
瞭解別人的渴望,
我們是不是也願意在自己的言談之間加多一些尊重的話、
感恩的話、鼓勵的話、安慰人家的話,
以愛語讓人人的生命中多一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