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從拒考到拒學

我們那個年代有一齣電影叫「拒絕聯考的小子」;
我記得是彭雪芬主演的。
她因那部片子走紅,後來很快就消失在螢幕,
來到台灣,才知道她已經嫁入豪門,作商人婦。
那個年代,父母的希望在孩子,孩子也知道自己的希望在教育。
我們不敢拒絕SPM、STPM考試,
但是我們在高二那年,就在老師慫恿,班長帶動下,
集體簽名向副校長要求不要期中考試,
老師教我們的理由是:太多考試打擾教學進度。
結果呢?
副校長說:學校行事曆已排定,照考!
我們那一次的考試,大家都考得很糟,
因為是在不準備要考試的情況下準備考試的。

那個年代,拒絕考試已經是很不得了的叛逆了,
現在怎麼也沒有想到「拒學」──拒絕上學竟然變成一個症狀。

最近媒體報導,拒學孩子增多,
多名輔導老師認為關鍵在於社會環境變遷、家庭功能改變。
現在多半是雙薪家庭,父母工作壓力大、因情緒不穩波及小孩,
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表現在行為上就會很「黏」。
有的父母分隔兩地或感情不睦,孩子害怕,直接衝擊學習情緒。

像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
一到上學時間就頭痛、腹痛,看醫生也找不出所以然。
他找遍各種理由不進校門。
老師深入探究原因,才知他害怕父母分離,
藉由吵鬧引起注意,也讓父母無暇處理離婚事宜。

從以前的拒考到現在的拒學,
社會變遷之大,讓教育工作者不只要作教育英才的老師,
還得扮演醫生醫心的角色。
教育工作者任重道遠!也辛苦了!
5月16日是馬來西亞的教師節,教師節快到,
祝福大家在教學的道路上雖辛苦,卻也歡喜自在。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當你看到的現象不是實相

現在社會資訊發達,人們不經意的評論,加上媒體炒作,名嘴評論,很快就會把本來單純的事,變成爭議性話題。像一位小妹妹被母親帶著自殺死亡案件。大學教授評論道:社工不積極,這是官僚殺人。社工們群起抗議教授的言論沒有考慮他們的立場,他們社工人力嚴重不足,過高的社會期待和不高的待遇使社工人力雪上加霜。後來這個案子變成近幾天的社會新聞,教授甚至還辭去主管職務。

這新聞背後有許多我和同學討論的議題:
一、社會對大學畢業生將會有越來越嚴苛的要求;但反觀現在的台灣大學教育對他們卻是極盡的「縱容」,我勸他們最好從現在開始「嚴以律己」。
二、如果教授把小妹妹的這個案件帶到班上教育自己的學生,勉勵社工學生要更積極或許是很棒的事;但是一旦透過媒體、經過放大解讀,形成嚴厲的集體批判,就會造成傷害。看在外人眼裡,就是沒有同理心的表現。
三、同學更要記得一件事:「你看到的現象不一定是實相」。

我跟同學講顏回「偷吃飯」的故事。

話說,孔子和跟從他的弟子已經七天沒飯吃了。子貢將他所販來的貨品,設法運出重圍,賣掉,換來一石米。顏回在一間破屋裡負責煮飯。適巧,屋上有團黑灰,掉落在飯上,顏回當即將之吃掉。未料子貢在屋外井邊,看到了,心中不悅,懷疑顏回竟然偷偷吃飯,太不應該。

他進來向孔子問道:「仁人廉士,到了窮困的時候,也有變節的嗎?」
孔子說:「既然變節,怎配稱仁人廉士?」
子貢說:「像顏回那麼有德行,夫子常常誇他讚他,他當然不致變節吧?」
孔子說:「是的,回不會變節的。」
子貢想來已經對孔子長期稱讚顏回已不滿了,這一次算是有點幸災樂禍的把顏回偷吃飯的事實告知孔子。
孔子聽了很訝異:「我信回有仁德已經好久了,不過你所說的這件事,不能除去我的懷疑,如他真的偷吃,必另有緣由,您且暫不聲張,此事由我處理。」
孔子將顏回召來,並對他說:「我夢見先人,似乎對我有所啟示和庇佑,您快點炊飯,我餓了,想吃飯呢!」
顏回說:「先煮的飯,有屋上的黑灰落下,我想若任它在上面,則不潔淨了,若將飯倒掉,則大家都在飢餓狀況下,又未免太可惜,不如讓我來吃掉吧!免得大家都吃那不潔的飯,而且那飯根本就不能作祭的,於是我就吃了下去了。」
孔子說:「對的,我若遇到這種情況,我也要吃下去的。」
顏回退下,孔子對弟子們說:「吾之信任顏回,並非現在才開始呀!」
這故事就是告訴我們,眼見的尚不可為憑,我們嘴巴哪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呢?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讀書的方法

中午前往餐廳吃飯的路上,
一位男同學急促的從後面追上來:
「老師,我可以跟你約個時間嗎?」
「什麼事?可以這樣邊走邊聊嗎?」
「想請問老師讀書的方法?」

我瞧了這很可愛的大學生一眼,然後問他說:
「你昨天晚上幾點睡?」
「十二點多吧?」
「早上幾點醒?」
「很早。」
「你現在感覺自己精神好嗎?」
「不好。」
「那我跟你說,精神不好,就像墨水不夠的列表機,
不可能印出清楚的東西,
睡眠充足、精神飽滿,才能好好吸收老師課堂的教學,
就像剛安裝了新的墨水匣的列表機,
印出來的東西清晰,久久不褪色;
回家只要把功課複習一遍,就可以成為記憶的一部分。」
同學點點頭。
聊著聊著,不知不覺跟我走到餐廳,各別用餐。

我知道我不是打發他,
我的讀書經驗真的就是這樣。

什麼時候開始

什麼時候開始學生不再「求學」了?
什麼時候開始不再只是老師幫學生打分數,學生倒過來也要幫老師打分數?
什麼時候開始媽媽要拜託孩子把削好的蘋果吃下肚?
什麼時候開始國家元首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典範和最高的理想象徵?
什麼時候開始人類覺得自己可以勝天?
什麼時候開始「天地君親師」的倫理被打翻了?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才要覺醒再這樣下去,我們終將走上滅絕之路?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好的教學一定是過程大於結果

我唸大學時,
馬大圖書館的館藏資料還是放在一格格小抽屜的卡片,
學校正在努力電腦化,我們卻都還不會使用電腦。
第一次碰觸電腦是在律師樓上班的時候。
那時候網路還未普及,用電腦主要是文書處理。
每一次按鍵,最怕的就是按錯鍵,
然後資料突然消失,慌極了;
只得大喊助理來幫忙。

二十年後,電腦普及、網路鋪天蓋地,
我們工作要用電腦,
生活中和朋友聯絡、上網訂機票、購物等,
都得使用電腦。
連過去不會中文打字的我,因環境所需,
現在打字速度還比書寫來得快。

所以專家說,我們教給孩子的知識,
20年後不夠用,也可能變成一無所用是有一定道理的。
Parker J. Palmer 在其著作中強調:
「好的教學一定是過程大於結果。」
他說,如果一個學生在教學過程結束時,
除了一堆資訊以外,一無所獲,
這個學生就是被愚弄了。

是啊!尤其現在科技發達,
要找任何資訊,只要啟動搜尋引擎,
打幾個關鍵字,就可以找到一堆資料。

我的學習經驗裡,
的確也是老師的身教、愛和榜樣,影響我至深。
像黃亞施老師教我數學,我當年數學成績很好,
但是現在數學的方程式久不使用,老早忘光。
只是,老師為了勉勵我把英文學好,
好應付以英語為主的法律系功課,
鼓勵我用英文寫信給他,
並每次在回信時,也把我的英文修正,
隨函附上批改得紅通通的我的去函。
那分數學以外的英文教學,對學生願意多一分付出,
才是真正動人和感人的教育力量。
所以我還是真心覺得,
好的教學過程重要,
過程中的感動和啟發更重要。

不要像媽媽的女兒

朋友的女兒不喜歡人家說她長得像媽媽;
朋友跟她說:你是我的女兒,不像我,要像誰?
我跟我的朋友說:
「我理解為什麼女兒不喜歡人家說她長得像你。」
「你應該說,你不要像媽媽,那媽媽像你好了!」
在一旁的其他同事聽了都哈哈大笑。
因為舉凡看過這個朋友的都知道,
她真的過胖了,
也難怪孩子真的不喜歡人家說她長得像媽。
女兒除了長相神似媽以外,
可是標準身材的青春美少女,才不像媽呢!

我跟這媽說,小人恆立志,君子立恆志,
「你每次都說要減肥,
這一次就是要有志氣一點,
沖著女兒這樣的觀感,決心減肥吧!身材瘦下來,
女兒就不會嫌棄自己長得像媽了!」

朋友說:對啦!
然後再補上一句:
「難啦!我控制不了自己!」
我想,那不要像媽媽的女兒,
心裡想的可能是:
「我才沒有我媽那樣沒節制!」

哎!難怪!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乖巧

有一個故事說:
有兩個人在樹下拿著工具;
一人正在挖土,
另一人則又把土填進剛挖好的洞裡。
路人看了不解,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其中一人回答說:
「我們原本是三個人一起工作的。
一人負責挖土,一人種樹,
我負責在樹種下之後將土填滿。
但是今天種樹的沒來,
我們只好做好本分事。」

這當然是則笑話。
但是,常常鼓勵學生把本分事做好的我,看了也不無警惕。
我想,下次跟同學說:做好本分事,
還要加上一句:以達成共同目標,才算把事情做好。

如果學生只被教育成一板一眼的「乖」但不「巧」,
也不是教育的宗旨。
乖,受教;巧,才能學以致用。
乖巧的學生才會人見人愛。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每個人都習慣戴著自己經驗的眼鏡看世界

這一次活動,
我要求學生馬上回答我的問題。
「葉子是什麼顏色?」
「綠色。」
「花朵是什麼顏色?」
「許多顏色。」
「書包是什麼顏色?」
「褐色。」
三個問題問完,
學生也的確做到「不假思索」地馬上回答。
接著我請第一位同學到窗邊
指向窗前的一堆草木,再問他:「葉子是什麼顏色的?」
他說:「紅色。」

我於是跟全班同學開始今天的課程分享:
「剛剛這位同學說葉子是綠色的,沒錯。
但現在他又說葉子是紅色的,可能對嗎?」
同學靜默了一會兒,
看來像在搜尋自己經驗中看過的紅色葉子。

我接著跟大家說:
今天的功課就是要跟大家說:
每個人都習慣戴著自己經驗的眼鏡看世界。
像提著褐色書包的同學,自然說書包是褐色的,
但在生活裡,我們都清楚,
書包形形「色色」皆有之。

這次的活動讓我們瞭解,當你對的時候,
跟你不一樣見解的別人也可能是對的。
天地寬闊,你們年紀小,見聞也還不多;
老師上課時,除了張開眼睛,
更要打開心靈去領受別人不同的經驗,
讓自己的視野更寬闊。
老師、你和同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葉子、花朵、書包──天地萬物皆可師也!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大笑

你有沒有一個人看電視,看得大笑起來的經驗?
我常有。
原因簡單,宿舍裡只有我一個人,
所以不會有其他人陪我笑,
我常自己對著電視機大笑。
但讓我大笑的原因確有許多,
有時是劇中人的表情很好笑,讓人自然跟著大笑;
有時劇情很搞笑,也會讓人笑得不可抑制。

好笑的事可以讓人大笑不奇怪;
有些不好笑的事我也可以笑出聲來,
你猜是什麼事?

我有時會大笑一些新聞記者無厘頭的淺詞用字,
笑完還會喃喃自語:「這還算新聞?」
心裡想的卻是:「這新聞怎麼可以把它當綜藝節目來製作呢?」
但每每大笑之後,心裡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苦悶;
和人們的「開懷大笑」,「大笑開懷」截然不同。

那苦悶究竟是為何而來呢?
那苦悶來自對媒體的期待和失落。
作教育工作的,總是希望媒體可以提供資訊,
可以更廣泛的教導民眾生活之道。
遺憾的是,當媒體分不清楚新聞和綜藝節目的時候,
那接觸很多電視的青少年價值也隨之混淆了!

想到班上同學仰望老師時的一張張純真面孔,
我大笑之後,常常感到慚愧,
也暗自為我的學生祈禱,
希望他們都有足夠智慧分別是非、好壞、善惡、美醜。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笑容裡的感恩卡

前幾天,天氣有點冷,
奇怪的是班上同學似乎也被氣候影響了似的,
就是冷冷的,任我怎樣把聲調拉高,他們也沒有什麼反應。

我問同學:今天怎麼啦?
同學也沒有回應。
班上氣氛反常得讓人有點難繼續上課。

我心裡在盤算著:
(一)如何找個台階下去,
不要唱獨腳戲──變成整個教室最怪的人;又或者
(二)想方法把那些半夢半醒的同學叫醒。

這時,
我乍見一位坐在最前面的小女生不停的注視著我眨眼睛,
那雙在眼鏡背後的眼神充滿了專注、誠懇;
我欣喜的抓住那剎那的感動,跟班上同學說:
「雖然你們看來很疲累,
但我相信一定也有同學很認真聽課的。
你們看,我在這位同學的眼睛裡,看到一張感恩卡也!」
班上同學突然出現小小騷動。
我接著告訴同學:
「感恩老師,不只是在教師節才送老師一張感恩卡。」
我學那位同學眨著眼睛,續說:
「像這樣認真的眼神,其實就是在書寫感恩卡。
老師讀到了你們的感恩,
當然也將以更大的熱情來回應你們的認真。」
同學看我表情滑稽,這一回大家都笑了。
我指著其中一位笑得很燦爛的同學說:
「這笑容裡也藏著另外一張感恩卡。」
同學笑得更大聲──也笑醒了自己。

接下來的課,我們就上得輕鬆愉快了。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主觀

中午我開車外出,
突然看到一個男生提著一個女用包包拼命往前跑;
我不由自己的調整後視鏡,
看後面有沒有人追過來,

心裡在盤算著如果是打劫的話,
我要怎樣報警。

這時紅燈轉綠,車子往前駛,
結果看見男子在跟一個機車女騎士講話,
那個大包包已經放在機車上──
顯然的,那位先生跑得那麼快,
就是趕在紅燈轉綠前,將包包送還原主,
他做到了。

我經過他們身邊,心中有太多的想法:
我想我是被太多的攖奪案嚇壞了,
這心情轉折卻也教導我們,
凡事不要太快下決論。
主觀太強的人,常常會誤判形勢。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心靈風光

大愛記者劉芳瑜隨慈濟賑災團到海地採訪。
幾個星期在那兒,看到苦難悲戚,
雖然到了回家時間,頓感不捨。
上人鼓勵她,
「把心靈風光帶回來,
把傷感留在那邊。」
短短對話,卻是慈悲、智慧的教育。

看到海地震後的苦難,
上人也曾經悲苦過,
曾經閉上眼睛,看到的就是宛如地獄的景相。
但上人化悲傷為力量,
帶領、輔導慈濟人發揮愛的力量,救拔苦難。
上人能深入苦難,
但又能將自己抽離那悲傷情緒來做事,
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