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挫折容忍力

曾雅妮是世界高爾夫球界的「女老虎」;
一張笑臉讓人對這運動員印象深刻。
但是今天看到她在鏡頭前落淚,我突然感到很不捨。
她在近年打球成績非常亮眼,89週蟬聯冠軍。
但是近四個月陷入低潮,外界開始有批評的聲浪。
她在臉書貼上出遊照片,
就有網友留言「世界第一都快不保了,還出去玩」,
雅妮感覺很受傷。
「我本來就是報喜不報憂,
怎麼可能在臉書上貼說我在練球、練球、練球,
這也不像我。」
雅妮表示過去四個月的低潮,
反而是她練球最「走火入魔」的時期,
但成績不見起色,招牌笑容也漸漸消失。


這樣的自我要求又走不出困境的年輕人最讓人心疼。
我看到現在在教的學生,也有不少這樣的。她們上課時,你可以看到很努力張開眼睛聽講,但是又盡顯疲態。
問她們怎麼了?
她們都說,為了趕報告。每天為了趕報告,她們經常熬夜,也經常睡眠不足。

我想盡辦法跟她們說,先調整好作息,再規劃時間,凡事盡心、多用心,不要超心、煩心;但是她們就是沒有在晚上就寢前把作業做好,就是不安心。
我問她們說,這樣的惡性循環,又豈能讓腦筋靈活呢?
反正有壓力的人,就是看不到問題的癥結。

曾雅妮貴為世界球后,背負的壓力也不是我們一般人想像的;但是,這次能把感受說出,也是壓力的一種釋放。要從壓力、挫折中走出來,關注眼前可做能做的事;需要無比的智慧和自我觀照。


我們看跌倒的林書豪
(曾經一度也是被媒體調侃 "Linsanity"(林來瘋)' 變 "Fallin Down"(林倒了))
我們看到哭泣的曾雅妮;
但我們祝福這兩位那麼有魅力的年輕運動員,在未來有輝煌的成就。就像很多傳奇故事的主角一樣,他們的跌倒和哭泣,將成為年未來成功故事裡美麗的橋段。

挫折容忍力讓一個人的成功更有價值。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感動力

我一直以為逛菜市場是我不小心遺傳到父親的嗜好;
我不知道還有人因為愛逛菜市場還可以因此出書。
我覺得愛逛菜市場和愛逛百貨商場的人是有差別的;
愛逛菜市場的人有強烈的感動力。
因為菜市場的環境不比百貨公司舒適,
但是愛逛菜市場的人很容易樂在其中。

幾個星期前,我用五十塊台幣在菜市場買了六個造型鈕釦;
帶回家,我把鈕釦縫在大包包、小零錢包,就找到很多的快樂。

菜市場的菜沒有塑膠袋包著,要多少買多少;
我喜歡跟固定的一個攤販阿嬤買菜。
每次不忘跟她說:「一個人吃,不要太多。」
阿嬤就會抓少一些。
碰到新鮮好吃的長豆,還會強烈推薦:「我沒給你騙的。」
所以我買菜從來沒有跟阿嬤討價還價;
最多聽說蕃茄漲價了,買前稍問一下價錢,
如果覺得太貴,頂多就是不買。
跟放在百貨市場冷藏櫃中的蔬菜比,
可以跟阿嬤聊聊天,在菜市場買菜就是可以很快樂。

菜市場除了固定的攤販,也有流動攤販;
她們讓週末的菜市場充滿驚喜。
我曾經買過可以讓難洗的衣服污垢輕易處理的清潔劑,
好久、好久之後,攤販才再出現,讓我很快樂。
我在菜市場也買過一件八十塊、兩件一百五的衣服;
穿起來,人人都說漂亮,我也覺得撿到便宜,總是讓人開心。

感動力在哪裡?感動力就在「容易看到美好」裡,
就是在菜市場裡,你也很容易「拾到寶」
於是我們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讓生活過得很好。

台灣政府給年輕人22K就業補助方案,
錢算來不少,但大家罵多了,大學生自然感覺不夠。
我跟學生說:『老是覺得人家給你不夠,哪能以歡喜心工作?」
試試改變生活觀念,
要買東西,不一定要去百貨市場或便利商店,
試試去逛一逛菜市場,算一算五千塊夠不夠生活。
如果五千塊夠的時候,22K就不會不夠了!
「用歡喜心投入,感恩心付出;
老闆看你的臉,就會很快給你升遷。
你也很快就會告別22K了!」
這一代沒經歷過苦難年代、迷茫的孩子,
眼神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守規律的能力

「猜猜我是誰?

我是與你永相左右的伴侶:我不是你最好的幫手,就是你最沈重的負擔。
我可以催促你勇往直前,或是引你走向失敗。
我完全聽命於你:
當你把事情做了一半,你只管放心交給我,我會正確無誤的把它做好。
我很聽話,你只管相信我。
告訴我你希望事情怎樣做,我一定有樣學樣,自動自發將它完成。

我是所有偉人的忠僕,也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對那些成功的人來說,我是幕後工程;
對那些失敗的人來說,我是罪魁禍首。
你可以利用我賺錢,或是受我影響步上毀滅。
接受我,訓練我,堅定地掌握我,我可以為你贏得全世界。
如果你放縱我,我就毀了你。」

我到底是誰?
答案就是:習慣。
把以上的「我」以「習慣」代之,
你會發現習慣可以產生的驚人力量。

但好的習慣,是要規律的生活養成的。
我的瑜加老師、氣功老師,她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準時而規律。
她們讓我體會到要把任何功夫學好,就是不能隨性。
只要認真投入,再僵硬的身體,假以時日的訓練,也可以改善。

能守住規律的生活態度,就要有抵擋誘惑的能力;
知道什麼是重要的(譬如健康),
就不會一直放掉規律的練習,
去應付各種看似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像看一場快要下檔的電影)。

我常跟學生說,不要一曝十寒。
讀書要有方:正常,才能持久;規律,才能累積。
生活不正常,經常熬夜,我們撐不了多久。
週而復始的堅持在一定的時間做該做的事,養成良好的習慣,
你會發現不可思議的學習效果和效能。
因為該做的事,被規律定調之後,許多不必要的雜務也會閃開。
譬如,朋友都知道你晚上七點到九點半都會在圖書館溫習功課,
即便有人要約你吃飯,他也一定會選在週末。
這樣,時間就能妥善分配利用。

 證嚴上人是一個最能讓人清楚看到規律自持的典範。
有一天,我在花蓮演講,問台下的慈濟人,
「有沒有一次你去參加志工早會的時候,
發現自己早上7:05才到現場,
然後很慶幸地說,『好在上人還沒開始開示。』?」
大家都大笑。答案很清楚,沒有。
上人主持的志工早會,數十年來如一日,就是早上七點準時開始。
這規律有多重要呢?
這規律讓大愛電視台可以如期製作「人間菩提」、「大愛深度報導」。
這規律累積的驚人成果,
讓我們看到人要有那份堅持和毅力真不簡單。

規律地將好的習慣養成,
我們即便與成功沒約,它也自然來到你面前。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專注力

專注,在這個資訊時代,竟然成為大部分老師要面對的教學新挑戰。
每次去演講,一定有老師或家長詢問,如何引導小朋友專注。
要引導孩子「專注」,難在比功課更吸引他們的東西變多了。
父母、老師自己還是小孩子的時候,
他唯一的娛樂可能只是打球或者聽聽音樂,
但是現在孩子打線上遊戲──還可以賽車;
聽音樂,喇叭還要有特效的。

小學生無法專注、中學生不能專注、大學生也有專注的困難。
但是,專注,絕對是每一段學齡都要培養的軟實力。
專注,是很多名人、偉人之所以成功或成就的原因。
我們看到歷史上的音樂家貝多芬、發明家愛迪生,
因為專注,他們即使耳朵聽不見了,依然能夠繼續創作和發明。
愛迪生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
說的就是一份專注、努力不輟的態度。

近代的,我們看到在籃球場上發光發熱的亞裔球員林書豪;
他如何在逆境中,尤其是在坐冷板凳時,
依然保持對籃球那份專注的熱愛;
休士頓火箭隊的Kyle Lowry,觀察林書豪:
「人不能因為沒有機會而心浮氣躁;
要當作機會一定會來臨,所以要不斷做準備。」
他認為林書豪就是這樣專注、認真努力準備自己,並及時把握機會的人。
專注的人比誰都能有效的達成目標。

上人說故事,講過一個沙彌每天要翻過兩座山到村落採購,
十年來職務從未變動,小沙彌轉眼已成為青年修行者。
有一天,他忍不住問師父,
為什麼其他師兄弟只要負責在鄰近的地方採買輕細用品,
他就要走崎嶇山路,扛著重物上山?
師父笑而不答。
隔天,集眾時,師父問其他弟子,
採買的是便易攜帶之物,何以較晚回到寺院?
弟子回答說,就一路瀏覽風景、一路談笑。
小沙彌則說,自己每天都擔心回程的崎嶇山路,負重難行,
所以,買妥物資,只想趕緊回寺。
師父開示道:「任務輕鬆者,心念散逸,易受外境所誘,
沿途玩樂嬉鬧,耽誤歸程;
未若負重行遠者,一心一志只為達成目標,不受外境影響。」

 專注力,讓人不受外境影響,
經過時日考驗,就能顯現人之毅力、耐力與定力;
有專注力者,若說較有責任感、有承擔力,也是有依據的。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自省能力

台灣各級學校近期積極推動服務學習──
累壞了不知如何執行的老師,也引起部分同學的抱怨。
但是,我還是堅持去服務的學生一定要寫服務心得──
反思在服務的過程中,『我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我有什麼想法』;更重要的是『我應該做什麼』。
有時候,學生會對服務的機構有想法,覺得人家應該怎樣又怎樣。
我跟同學說,流於批評,不是批判性思考的意義所在。
如果能反思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
才是大專生未來可以影響別人、改變社會的契機。
常常反求諸己,就是成長的動力。

就像有人問證嚴上人:
「師父,您凌晨三點多起床,鎮日忙碌至夜間,
這分精神力量從何而來?」
上人回答說:
「從慚愧心來。」
上人說,「看到環保菩薩日日精進做回收、分類,
其中不乏八、九十歲高齡的老菩薩;
而我只會呼籲,無法力行,所以起慚愧心自我警惕,
務需把握分秒不空過。」

上人此等精進的自省能力,
不就是我們此時普遍「嚴以勵人、寬以待己」的社會要學習的嗎?
把我們往外批判的眼睛帶回我們的內心──
看看我們應該如何善用生命時間、發揮生命良能,
不只少計較、少比較,
還要以至誠的心,發揮教育過程所學,致用於人間。
能有這樣的使命感,
青年人就不必害怕畢業會失業。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溝通能力

最近台灣教育部要求學校訂定學生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養。
大家都把工作態度、溝通能力列為重要的基本素養。
有一天,我在一個初接的班級上課,
看到有同學打瞌睡,就把他叫出來,
沒有想到他惱羞成怒,抓起書包就往外走。

我楞了兩秒鐘。
轉過身,看到整班同學注視著我,
要看這陌生的老師如何回應這難堪的困境。
我深吸了一口氣:
「同學,來,我們今天上課的主題就是談『溝通』。
溝通難不難啊?」
同學說,難。
「那剛才大家都看到我和我們同學互動的畫面了。
誰對誰錯呢?」
同學說是同學的錯。
「那問題在哪裡呢?」
「可能他還沒吃早餐。」
「他還沒有睡飽。」
「可能他不喜歡你的課。」
同學們七嘴八舌的猜想。
我跟同學說,
「我寧可相信他不喜歡我的課。
我只要肯改,他就一定會變。
我選擇完全的負起溝通的責任,
請同學協助轉達,我沒有惡意。
只是希望他走出座位,醒醒腦而已。
老師真心希望下個星期可以看到他。」

同學顯然沒有料著這新老師怎麼如此淡定。
我雖表現淡定,心裡卻也難免困惑,
不斷的反省在和這位同學溝通的過程中,哪裡讓他不舒服了。

隔週再上課,我準時進班,
認真的掃視那上週空掉的位子──還是空的。
我的心涼了半截。
好在十五分鐘後洪同學出現了。
我藉機跟同學說,今天要跟大家說『表達』。
我們有時候要表達感恩、對不起,又或者表達憤怒、生氣;
別人領會的,並不一定是我們以為成功表達的。
「老師今天要跟洪同學真心表達歉意。
因為老師沒有把愛成功表達,還造成困擾。
可能我的語氣或面部表情造成了誤解。
總之,老師說對不起。」

我也順著這機會,跟同學分享,
UCLA大學分析93%的表達,是非語言的。
所以,臉部、手勢的微細動作,別人會有不同解讀。
我和同學勉勵,
我們以後講話要更用心。

沒有想到課程結束,洪同學跑到講台來,
「老師,我為上個禮拜的事情道歉。」
我受寵若驚,拍拍他的肩膀說,
「沒什麼。感謝你體會老師的心意。」

經歷這事,我更進一步相信,
唯有真誠說對不起,我錯了,並請求原諒;
還有真誠感謝,時時以愛溝通,
溝通才會圓滿。



善解的能力

人們常常以為「唯有成功才會快樂」,
但心理系教授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的研究團隊發現,
人要擺脫窮忙變成功,要先培養樂觀心境,先要快樂。
研究發現,樂觀的保險業務員業績比悲觀的人高出31%。
樂觀的員工除了工作愉快,離職率也比他人低4成。
有趣的是倫敦大學和華威大學經濟系教授,
追蹤15000名青少年快樂指數,
把他們的生活滿意程度分成1到5分(5分較快樂)。
7年後發現,5分組的人平均年薪,
比1分組的人高了新台幣48萬元。

把這樣的數據給學生看,大家雖沒有做研究,
但從常理來看,也都同意樂觀的人工作穩定度較高,
自然的升遷機會比較大、薪水比較高。
「既然知道如此,
那我們來探討年輕人為什麼畢業一兩年,常常換工作。」
我請剛在暑假工讀的護理系同學分享心得。
她們提出了很多的職場問題:
主管很壞、學姐很兇、病人要求很多、家屬很沒禮貌。

「那你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反正我只是暫時工讀。不必放太多心。」
「那畢業之後,同樣的問題會不會繼續存在?」
同學楞在那兒。
「還要繼續當護士嗎?」我問。
「那麼辛苦讀了幾年書,總是要試試看。」

是啊!總要試試看。
我和同學分享為什麼這一代的年輕人那樣沈不住氣、常常換工作。
「因為你們在大學的時候,
老師教你們,你們還要評鑑老師,給老師打分數;
不滿的,都可以盡情的匿名宣洩,還有法律保護。
但是,上班之後,只有主管給你打分的份兒。
你們沒有經歷過我們那個年代,『雖不如意,也要沈得住氣』的訓練。
於是,一不高興,無法宣洩,就想要『辭掉老闆』;
孰不知道,沒有了你,老闆還是會找別人的。」

同學笑了,那笑聲裡有幾許認同。
我跟大家勉勵:
「記得,剛開始出來上班的兩年,
我們能貢獻人家的有限,但是我們可以學的很多。
換個樂觀的心境想,也就是善解心:
別人給我們工作越多,我們學習越多。
與其說薪水是我們付出的代價,
不如想,我們來跟人家學功夫,不必付學費,還有薪水拿;
多麼賺到啊!
能夠這樣樂觀看待你們的新工作,
自然的能把碰到的人事問題轉化為人生智慧。」

善解的能力就是用善的念頭去解釋一切───
沒有麻煩的人,只有需要用心對待的主管、同仁;
還有需要許多關懷的病人和家屬而已。
期勉這群年輕人未來能夠更樂觀看待自己將要投入的工作。

安靜的能力

新學年開始了,很高興看到新生陸續來報到。
大家集合學校禮堂,準備參加始業式。
始業式開始,司儀教官說:播放校歌。
但是三十秒過去,音樂出不來。
那尷尬的時光,我看到教官很焦慮,
但是,我摒息聽,後面卻是一片寂靜。
後來,校長叫我跟同學講話,
我忍不住讚嘆學生那三十秒的「優良表現」,
「親愛的同學,老師真心讚嘆你們那安靜的三十秒。
那代表的是大家的修養── 一份耐心、同理心。
對於事情沒有照著計畫走的時候,我們沈得住氣;
瞭解音控室的大哥比我們更焦慮,
我們的安靜,就是一份同理心,
那分安靜也讓別人可以跟安定的去處理問題。」
在這個時代,人們那麼容易浮躁,
年輕人學習安靜的能力,變成那麼急迫。
我接著跟同學說,
「真心祈盼,大家這三十秒的安靜,
不只是因為初來乍到的陌生才有的氣質;
在學校這幾年,若能涵養靜定的功夫,
相信將來畢業之後,就具備了就業的基本素養了。」

「安靜」這兩字很有意思,
靜得了,人也就安了;人安的時候,也是不躁動的。
安靜,安靜,細細咀嚼,萬般真理在其中。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收納

學會收納真是一件愉快的事。
我之前最羨慕的是很會打掃房子的小妹;
因為任憑我怎麼努力,總覺得自己沒有辦法把家裡整理得很整齊。
這次看了收納相關書籍,
啟發了我收納重點,還真是在「捨」──
沒用三年以上的衣物,一定不會再用,不要不捨、難捨;
我聽話的照辦,把還可用卻不用的皆送到環保站。
最大的收穫是,
空了許多的櫥櫃,讓我方便找到要用的東西。
感覺不只衣廚裡可穿的衣服變多了;
冰箱裡還有很多可用來料理的醬料、食物;
還有,要緊的是,
放在桌面上的許多看起來就是凌亂的東西
現在也有了空間可以收放。

家裡收拾乾淨之後,
我一時興起,連電腦的資料也一併整理;
演講資料好好歸檔,教學資料也重新整理。
感覺自己的頭腦也變輕了。
很神奇的,
在一個舒服的空間生活,人也很放鬆。
生活何其美妙。
也會發現生活裡,我們有的太多,用的太少;
日後消費之前,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只因為勤和捨,收納讓生活更美好。
邀你一起加入勤快行列。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旅行像讀一本書

多年後,再重返英國,有一些景點很熟悉,有一些似乎見過;
像讀過一本書,部分內容還清楚,部分內容不太記得。
我喜歡在旅途張大眼睛,耳聽八面。
看捷運中黃皮膚的華人在說英語、華語還是廣東話;
聽藍眼睛的洋人說的外語,猜他是哪一國來的旅客。

捷運的標語也很引人入勝,
像奧運快到了,為避免乘客擁擠,以漫畫引導人們,
「跟別人走不一樣的路,你會更快到達目的地。」
這句話說得多好啊!
人們習慣漫無目的的跟著人群走,
以為人多的地方一定有什麼,徒增擁擠;
最後什麼也沒看到,也沒達成。
英國人隨手拿免費報紙,看完隨手亂丟。
所以,捷運上也有標語警示:「你看的報紙,是垃圾。」
這句話很妙!真的,現在的報紙充塞著垃圾;
我們的精神食糧已快變成垃圾食物;如果我們失去分辨是非能力,腦袋瓜裡就會充滿垃圾。
旅途中,離開熟悉的環境,讓我們將所有感官打開,去聽、去看、去感受。
感受食物的差別,吃完之後,去上個廁所,也有不同體會。
我去了一趟廁所,又跑回去拿相機,拍了女廁,再拍男廁。
朋友好奇,我怎麼了,
但看我拍的照片,也不盡莞爾。跟你分享。

偶而出國走一趟,擺脫習慣空間,跳開習慣領域;
不只可以擴大生命空間幅度,
也讓人靜思──生命還可以如何發揮良能;
因為我們太幸福了。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用日曬的米飯

昨天打算要煮飯的時候,發現電鍋裡還有三天前沒吃完的飯。
我不自覺的把飯拿來嗅一嗅。
「飯還好耶!」我驚呼了一下。
正在廚房炒菜的朋友不太確信。
但是當她的三杯蒟蒻炒好之後,我溫熱的飯也可以吃了。
而且結了點鍋巴的飯還是很Q,很好吃。
我們不禁讚嘆:「果然是用日曬的米。」
前幾天那麼悶熱,米飯放了那麼多天也不會壞掉。
我們都非常相信凡事自然的最好。
僅此見證,也樂與你分享。
當大家在談省電大作戰的時候,
想想,什麼是自然的最好──
光線,自然的陽光最好;
空氣,自然的風最好;
食物,自然的蔬果最好。
大自然的賜於,唾手可得,但少了用心,什麼都沒有。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你聽我講完」

最近跟兩位朋友講電話,
她們都有一個習慣,不允許打岔。
「你聽我講完。」
「你讓我先說。」
我也真的慢慢聽完她們講話,
最後,她們因為不允許人家提供新資訊,
所講的話都是多的。

「你聽我講完。」
「你讓我先說。」
是這些強人的口頭禪,
面對她們,我自認為自己還不夠「強」來說這兩句話;
我也反省自己面對下屬有沒有這樣強勢,
可能有,
但我期許自己今後
不要急著說「你聽我講完」、「你讓我先說」。
因為這讓人感覺真不好。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林書豪傳奇的省思


林書豪的尼克隊連敗五場之後,
媒體就把之前的LINSANIY 的林書豪熱潮
化成諷刺的的FALLIN' DOWN
一樣以他的林姓作文章。
這時候,我突然很有感受,也很悲傷,
但我深信這年輕球員未來一定會更好,
這樣的相信有我自己的直覺判斷,
也有多年觀察學生後的一種心得。

林書豪上個月帶來的熱潮,
連我這過氣球員也難免被傳染。
看到一個坐冷板凳的年輕人的崛起,
他花了多少的努力等待這樣的機會。
我甚至以此當教材,
勉勵學生用功、忍耐、等待,就有機會。
如果經歷那麼多的挫敗,
他依然都不放棄自己,保留對籃球的狂熱,
這一個星期密集的五場敗仗,是不會打敗他的意志力的。
人生本來就是要挫敗中學習。

那一年我們在馬大打全國大專杯,
決賽隊伍是專門訓練國手的農業大學,
我們在此的兩個禮拜前才在UKM Open交手過,
那一場球賽,我們輸了二十多分,
教練生氣的把球員召集,
問我們說為什麼輸球,
我們說技不如人。
教練更生氣,「技不如人就算了,你們在球場上吵架,
沒有互相鼓勵才讓人生氣。」
「誰一進球場就想輸球的舉手。」
沒有人舉手,只是人人頭都垂得很低。
「就因為沒有人想輸球,球投不進去,
大家就要趕快回來防守。」

我們大專杯決賽開打前,教練勉勵大家:
「這場球賽,輸少就算你們贏。」
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之下,終場哨子一吹,
我們大家都哭了,因為我們以微差兩分──
贏了!!
教練這時候壓抑自己的問說:「你們為什麼會贏球?」
我說:「僥倖!」
教練說,不是,「這次換對方犯了你們兩個禮拜前的毛病。」
對方球員確實在我們嚴厲防守下,一直失誤,
隊友之間開始有心結,更是彼此指責。

我們大專杯的經驗也是一場二十二、三歲年輕人的故事。
看回林書豪,風光壓明星隊友,
部分隊友心裡不是滋味是可以想像的。
最近的每一場賽事,敵隊都派人對他嚴防,
與其問說他能不能突破防守,
其實更仰賴他的隊友能不能突破心中的藩籬,
擁抱他這年輕的崛起之星,
幫助他,跟他一起攜手突破敵人的防禦。

這幾場敗場,對尼克隊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讓人人冷靜,也讓人人思考,
只是他們的教練在引導球員方面
不曉得有沒有我的教練Dr. Khoo那樣的智慧呢?
想念Dr. Khoo;
祝福林書豪,明天會更好。

這是知道我喜歡林書豪的老師送我的一盆花,
轉送林書豪──祝福他逆轉勝。 哈。

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月亮跟著我回家

你是在幾歲的時候發現「月亮跟著我走」的?
我不記得了。

那天,我們一家人出遊,
回家時,已經是一輪彎月高掛天空,
三歲侄兒坐在我的腿上,突然問道:
「為什麼月亮一直跟著我們的?
她要跟我們回家嗎?」
此語一出,我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歡喜,說不出來,
那是一種浪漫嗎?
是浪漫,更是欣喜家中的小孩開始了他對世界的探索。
我說,「是啊!」
但是,一會兒,月亮被雲遮住,看不見了。
小侄兒又好奇的問道,她去哪裡了。
車上的伯伯告訴他被雲遮住了,
他自己從童話故事的記憶中問道,
是不是被黑巫婆抓走了?
我一時興起,也跟他繼續走入童話故事的編撰,
我告訴他說,
「我們要回家,月亮也要回她的家了。」
小孩子童言童語,繼續問道:
「月亮有媽媽嗎?」
我想,在他小小的心靈深處,
家一定是有媽媽的。
「我說,有啊,太陽就是月亮的媽媽。」
我自己都覺得很好笑,但是他沒有罷休,
「月亮有爸爸嗎?」
這故事接龍,快玩不下去,還好,
我還記得天空有星星,
「有啊,月亮的爸爸是星星。」
車上的大人都覺得我掰的不合理,
但是,小朋友卻完全接受,還問我,
月亮要不要睡覺,
我說,要啊,月亮睡覺的時候,太陽就會出來。

我們到家的時候,月亮沒有跟著回來。
不管是理性的說法,被雲遮住了,
還是感性的說,她也回家睡覺了,
但在我心深處一輪明月正值心頭──
我希望自己常保像侄子一樣的赤子真心,
人間雖不完美,也浪漫;
天空雖漆黑,忽隱忽現的月亮,
也能讓暗夜有光芒、有希望。

我不急著教導三歲的娃兒科學,
因為創意的幼苗一旦被理性的知識挾持,
恐怕就難再茁壯。
讓小生命充滿想像,讓他的生命充滿無限的可能,
我也蕩漾在他的創意帶給我的幸福──
我們像月亮一樣可以回家,家裡有爸爸媽媽,
還有可愛的家人,真好。

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牛軋糖的新思維

年關將至,各地都在賣糖果餅乾等零食,
大家都希望在過年時吃個甜的,討個吉利。
牛軋糖是我來到台灣之後才吃過的東西。
剛開始吃很好吃,
但是後來不喜歡它黏牙,而且又太甜,
我很久沒有再碰它了。

昨天,學生阿懵熱情的拿牛軋糖來,
說是辣口味的。
我先皺了個眉頭說沒興趣──
更何況,辣配甜,還真有點奇怪。
阿懵說,是一個單親媽媽做的,
想要乘年關幫補家用,
我在阿懵鼓勵下吃了一口,
我從皺眉頭換了個誇張的表情,
睜大眼睛,頻頻說:「好吃,真的好吃。」
我一口氣跟阿懵定了五包,
阿懵說,再幫我瞭解價錢。
反正要幫助這媽媽,
好吃的牛軋糖讓我覺得真的不應該跟她計較多少錢。

後來我去開會,
校長鼓勵各系主任寫系務發展計畫時,
要加點想像和創意。
我本來想要跟大家分享鹹辣牛軋糖的創意的──
那是一種完全顛覆舊有思想的新產品,
但是我沒有糖果在身邊讓同事嚐嚐,怕說了被人打。
只是,我確實從這品嚐中,
得到了新思維,
凡事都不必那樣的『絕對』──
我們必也能從『不可能』中,找到無限的『可能』。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學習妥協

寒假營隊就要開始,
昨天召開校內說明會,才發現之前離營訊息給錯了。
很多學生都已經定了車票,需要提早離營。
這真是一件不妙的訊息。
學生一個個陸續來辦公室反應困境,
有者臉露憂心,有者則是不悅之情溢於言表。
我想了一想,
決定將營隊時間提早一個小時結束,
同時,
也讓那些不願意更改車票的同學依照自己原規劃時間回家。
學生臉露喜色的離開,
我沒忘記叮嚀要在三天兩夜的營隊裡,認真學習。

回頭看這小小的改變,
我看到這些年的磨練,
教會我最大的功課就是學習妥協。
換作過去,我會嘗試說服,
可是現在年紀漸長,學習凡事退一步想,
沒有什麼事情是需要那樣堅持的,
即使自認為是為了學生好,讓她們多學習一些,
但是若那分苦心沒有被領會,
只會造成「兩敗俱傷」,毫無意義。

學習妥協,
也是在學習放寬心胸,
地球是圓的;
誰知道,退一步,會不會更靠近目標?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劉達勇老師教我的


龍年快到了,
送給大家一隻「猛龍」,祝福大家龍年吉祥。

這是劉達勇老師的剪紙功夫。
多年前我還在韓江中學服務的時候,
劉老師每年過年前都會送我一個生肖吉祥物。
我特別珍惜老師的手藝,
再艱難,我還是小心翼翼的把老師送我的龍帶回來台灣。

那年跟劉老師同事,他的美術造詣很高,
學生在他指導之下,都非常有成就。
我自己也跟老師學畫,只可惜沒三個月時間。
老師跟我分享的一個教學理念,到現在我猶記在心裡。
老師說,那一年他在師大學畫中國畫,
單就墨水的深淺拿捏,
老師就規定他們整個月只能畫單線。
他嘆說:
「現在如果還用這種方式教學生啊,
恐怕都跑光了。」
老師說,現在的學生要學的廣,沒有耐性「一門深入」;
所以教學法也要調整。
只好直接給他們畫一些具體可以看到的實物,
再在過程中,把諸多的美術原理讓學生在「畫中學」。

劉老師不只自己畫得好,能教得好才不容易,
我很景仰老師。
尤其感謝他在那幾年,每次學校有大活動,
我都勞駕他幫忙舞台布置。
不論我給他什麼主題,他都有辦法融入教學,
帶動學生一起參與,成就非常巨大且契合主題的作品,
讓教學也是服務,讓學生在過程中產生很大的成就感。
只是偶而劉老師會到辦公室「撒嬌」:
「校長,以後有什麼想法,要早點說。」
他話照說,但是事情一定幫你辦妥,
實在很難說那叫「抱怨」。

而今,我自己也不再是校長,
每每想到當年這些資深老師給我的幫忙,
那樣的「無怨」無悔,
我也期許自己要作一個配合校長的老師,
才算是懂事、明理的人啊!

在此,感恩劉老師,
也祝福老師身體健康,每年都送我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