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做「義工」,是在檳城法律援助中心 (Penang Legal Aids Centre)。 那時候,剛從法律系畢業,還是在律師樓上班的小律師。經驗淺、自信心不足,想要助人,又要表現出一分很有信心的樣子,所以到了法律援助中心,接見來訪的個案,總是以自以為是的專業語氣來跟那些求助者問話。
你可以想像當年那個初出茅廬的小律師,表現出趾高氣揚的樣子嗎?
後來有因緣接觸慈濟人,跟著師姑、師伯去做家訪,看人家彎著腰,低聲輕撫案主,用愛擁抱、關懷;那一刻,我整個人得到很大的震撼。對我來說,那是多大的反諷──我看到了自己過去行為的傲慢。聽師姑、師伯在討論個案時,也以「感恩戶」相稱,我認真思考其中深意。
不能忘懷的是,我們照顧的一個年輕人,他因車禍受傷而導致下半身癱瘓。我們每個星期去探望他,可每次到他家裡,總聽到他的母親訴說著他總總不孝的行為。當時候,我不能理解的問師姑:「這樣的人我們還要幫助他嗎?」
師姑耐心的跟我說 證嚴上人的教誨:「我們是『志工』,和義工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是立了志願,去幫助人的。不是高興才來,有空才來;而是由內心發願,無所求的付出。既無所求的付出,就不會乞求人們要馬上為我們的到來而改變。但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到來,讓案主的母親可以透透氣,有個喘息空間。再者,我們也要相信,我們週而復始的關心,就是在案主的心裡種下了一顆善的種子。這善的種子,即便此一生沒有開花結果,我們要相信,他也會帶到來生的。」
師姑的話,給我很多的省思。我認真思索,這個我認定是「不孝子」的人,我尚且跟著師姑、師伯每週都去探望一次,還跟他好好說話,我可以同樣的好聲好氣跟同事互相對待呢?在律師樓工作,人們長期得理不饒人,習氣燻染,我也漸漸的在辦公室講話,越來越沒辦法輕聲細語。
對那個案的固定關懷,讓我明白了 上人了不起的教育。在上人「教富濟貧」的工程裡,早已設計了一個心靈工程,讓人們從中理解「分別智,平等慧」的內涵。對一個以常識來判斷,都認為不夠好的人身上,我尚可付出真心的關懷,平等的對待,我們更應以感恩心,來面對平時大家一起工作的同事。那樣的覺悟和自我成長變對我來說,太重要了;也在那一刻我由衷明白上人要我們感恩照顧的個案,並禮貌尊稱彼等為「感恩戶」的原因了。
當我離開律師樓,投入教育工作後,我由心底認定教育的內涵就是「教而化之,育而成之。」我個人的志工經驗,讓我覺得週末帶學生作志工,陪伴他們成長,是我可以給學生最好的禮物,於是便與人文室的同仁,依文和宛真,一起陪同學生一起去作志工。兩位年輕人扮演很好的同儕角色,讓學弟妹們有學習的榜樣。
即便有時沒有空與他們一起前往作志工,我也請同學務必把每一次的志工心得寫下來,我認真回應他們,也看到有些同學越來越投入,心得也越來越深刻,於是決定把我們師生的互動編輯成冊,供學弟妹們參考。
書名叫「少年的心」──那是我們校歌的一段文字:
「服務是我們的信仰,慈悲就是力量。。。。。。
少年的心,像蓮花一樣,
在慈濟滋潤下綻放。」
少年將心中的愛,化成行動,他們或到醫院作志工,或到環保站去做資源回收,去榮民之家關懷老爺爺;又或者在懿德媽媽帶領下到個案家裡關懷,又或者到餐廳、靜思書軒服務;他們都有很多的人生體會。有人自我觀照,發現了自己過去的習氣,立志改善;有人則是從個案身上「見苦知福」,發願要多付出。
少年的心,真誠、動人,就像蓮花一樣清香、攝心。
期盼年輕讀者也能從這些志工的的心得中,學習到做志工的智慧,並認真思索人生意義,善用人生時間,讓自己的青春不留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