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日日新


老同事看到我:「嗨,你回復原狀了!
我都不好意思講,你之前胖得像柱子,
走路時就像一根柱子在移動。」
這「刻薄」的形容詞裡有很多的鼓勵。
但,這也讓我發現,
就是熟悉的人,也未必會有勇氣告訴你,你過胖了;
人貴在自知之明。

相對的,有時候,旁觀者清,
若遇到人家指點,即便不愛聽的,
也當感恩且歡喜接受,這樣才有改變自己的契機。

體重回到「公定標準」,只是讓我醒覺,
隨著新陳代謝減慢,食量沒有減少就是吃過量;
隨著時代變化,人沒有改變,就是退步。
改變自己,調整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幸福迴路

我們到底用心思考還是用腦思考?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因為有時候我們生氣一些人,會罵他:「沒用大腦。」
有時候我們把事情搞砸了,我們又會說:「真是不夠用心。」
顯然,所謂的「不用心」,就是對某件事情投入的關注力不夠;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視若無睹」、「聽而不聞」,
所看到的東西或聽到的聲音都無法儲存在大腦。

科學家證實,大腦只會記錄自己關心的資訊。
所以腦科學家教導人們利用「專注力」、「集中意識」,
以改寫腦地圖。

專家認為,容易憂鬱的人傾向將小悲劇放大,
要改善狀況,就是要清楚,
負面思考只是大腦錯誤路線所產生的幻覺,
只要改變大腦迴路,就可以防止憂鬱復發;
更積極的可以透過心智訓練,強化正面情緒。

人只要體驗過嫉妒、憤怒、慾望、羨慕、憎恨帶來的痛苦;
就會明白斷苦就是斷掉以上負面情緒。
那要怎樣讓自己的心靈可以獲得平靜和快樂呢?
多為別人著想和祝福,肯定能產生正向的能量;
也是改變大腦迴路,趨向幸福感受很重要的練習。
當我們為別人的幸福祝福時,我們的嘴角是上揚的;
心就不會有嫉妒和憤怒。
另一個訓練「幸福迴路」的方法就是付出去幫助他人,
在幫助別人時,見苦知福,也會減少我們的慾望和憎恨,
心靈自然容易趨向平靜和感覺幸福。

根據生田哲博士所說,人可以把「不幸腦」變成「幸福腦」;
透過冥想,他所謂的心靈的重量訓練,
可以活化我們的左額葉,造成正面情緒。
他說,人在明確知道生存的目標,
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能接受最真實的自己這三件事,
就比較容易獲得滿足感,也比較容易享受人生。

所謂的冥想就是專注──
所以,讓我們一起時時將心專注在想好意、
口專注在說好話、手專注在做好事;
自然就有一條幸福迴路帶領我們迎接積極、正向的人生。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父親教我的人生功課

週末閱讀一本書,「爸爸教我的人生功課」,
作者是一個醫生,要面對失智的父親,
尤其看到父親病情漸惡化,自己也有很多情緒。
其中一段描寫父親開車出門,時常忘了回家的路,
本來短短路程,常常就是兜了很久才回到家。
兒女們就設計把父親的車子賣掉,
父親生氣了很久,不跟大家講話。

這段歷程使我想到十多年前,
我們幾個兄弟姊妹結資共同買了第一輛新車,
原本打算把新車給辛苦了幾十年的父親用的,
但是,父親堅持自己生活在鄉下,用不著新車;
過不多久,他也自己感覺視力退化,
主動不再開車。
父親的明理,一直是讓我們敬愛他的最大理由。
他非常有自覺,
自覺眼睛不好,行動也越來越緩慢,
兩年前來台灣,我帶他到處走走,
他看到人家賣柺杖,就自己跑去買了一支;
倒是比父親年輕十三歲的母親沒有辦法接受。
對母親來說,父親沒必要把自己弄得那樣老態。
我跟母親說,爸爸能夠自覺,我們才省掉許多麻煩。
母親不語。
對所有家人來說,要接受父親漸漸變老,
那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因為父親一直是我們所有人的依靠,
他熱愛學習,雖沒出門,但是有很多的閱歷,
我尤其喜歡參考他的意見,因為總是圓融、圓滿。

隨著父親的逐漸年邁,
這時候,他教我的人生功課就是「自覺」──
自覺的人才不會給人麻煩;
自覺的人才會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