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自省能力

台灣各級學校近期積極推動服務學習──
累壞了不知如何執行的老師,也引起部分同學的抱怨。
但是,我還是堅持去服務的學生一定要寫服務心得──
反思在服務的過程中,『我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我有什麼想法』;更重要的是『我應該做什麼』。
有時候,學生會對服務的機構有想法,覺得人家應該怎樣又怎樣。
我跟同學說,流於批評,不是批判性思考的意義所在。
如果能反思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
才是大專生未來可以影響別人、改變社會的契機。
常常反求諸己,就是成長的動力。

就像有人問證嚴上人:
「師父,您凌晨三點多起床,鎮日忙碌至夜間,
這分精神力量從何而來?」
上人回答說:
「從慚愧心來。」
上人說,「看到環保菩薩日日精進做回收、分類,
其中不乏八、九十歲高齡的老菩薩;
而我只會呼籲,無法力行,所以起慚愧心自我警惕,
務需把握分秒不空過。」

上人此等精進的自省能力,
不就是我們此時普遍「嚴以勵人、寬以待己」的社會要學習的嗎?
把我們往外批判的眼睛帶回我們的內心──
看看我們應該如何善用生命時間、發揮生命良能,
不只少計較、少比較,
還要以至誠的心,發揮教育過程所學,致用於人間。
能有這樣的使命感,
青年人就不必害怕畢業會失業。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我也相信愛是別人需要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責任。
上課第一天,老師告訴我們念研究所或博士班,最重要的是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接下來就是建立承擔責任、解決問題的勇氣。